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地质勘探单位如何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报告精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总工程师沈智慧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论述,坚定了地质勘探单位的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的信心,并指明了未来地质勘探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沈智慧说,水文地质局作为全国煤炭地质系统集地下水科学及环境科学研究、水资源勘查、设计与施工、矿井水勘查与防治、岩土工程、矿山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评价治理于一体的特色地质勘查队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并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从而不断增强创新力。

工程人员在施工现场开展煤矿防治水技术交流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该局将在既有煤矿水害精细探测与综合防治工程研究中心这一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上,根据主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煤矿防治水、地热能开发利用、环境工程三个科技创新平台,依托科技创新平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聚集创新创业资源,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一系列具体措施的落实,在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落地上取得新突破。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根据产业发展趋势,水文地质局成立了科技研发部,积极申报实施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针对关键节点进行重点科研攻关,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人才队伍的科技创新水平。“走出去”就是走出去学习,积极参加高端技术论坛,到市场前沿、生产一线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请进来”就是引进人才,采用高薪聘用“高精尖缺”人才或行业领尖人才,引领指导企业科技创新。
出台创新激励机制。贯彻落实《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打通科技人员的上升通道。目前水文地质局制定印发了《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在两个层面培养科技人才。一是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十大科技人才(领军人物)”等推荐评选办法,培养更多的高精尖科技人才。二是实施“工匠”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高技能人才。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按照不低于生产经营收入的1.5%的比例进行科技创新投入,确保每年科技创新增长率大于6%。构建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实现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注重科技成果的工程转化与知识转化,甚至是产业转化,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设计能力和服务水平,真正发挥科技经费对科研的支撑作用。
沈智慧介绍,水文地质局还将召开全局科技大会,部署未来五年科技创新的目标与任务,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新举措,其中的工作重点是做好“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井下换热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浅层空间(0-200米)地下空间探测技术研究、煤矿防治水区域治理技术研究、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复合污染场地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关闭煤矿井环境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
沈智慧表示,水文地质局将按照水、工、环和新能源开发“四大板块”产业设置,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水文地质勘查领域,进一步加强矿井水害精细探测和预警,以互联网+水害预警为研究方向;在地热开发利用领域,重点开展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中深层地热“取热不取水”井下换热技术高效开发利用研究;在环境工程领域,加强江河流域污染治理和河道疏浚研究,加强矿山环境离层注浆技术研究,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减少地灾成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