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和平院士主持召开“煤炭资源流态化开采与煤炭技术革命”研讨会

2017年2月19日,谢和平院士在北京主持召开“煤炭资源流态化开采与煤炭技术革命”研讨会。钱鸣高院士、洪伯潜院士、袁亮院士、蔡美峰院士、王安院士、凌文院士、金智新院士、武强院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王显政会长、梁嘉琨副会长、姜智敏副会长、田会副会长、刘峰副会长、张宏副秘书长,中国工程院吴国凯副秘书长、王振海副局长、宗玉生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朱旺喜处长,中国矿业大学葛世荣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杨仁树校长、姜耀东副校长、王家臣副校长、周宏伟教授、鞠杨教授,神华集团凌文总经理、李全生部长,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王金华董事长、申宝宏副院长、刘见中部长、王国法所长等,冀中能源集团杨忠东总经理,同煤集团郭金刚总经理、田利军总经理助理,川煤集团刘万波总经理,淄博矿业集团孙中辉董事长,淮北矿业集团方良才总经理,平煤神马集团张建国总工程师,兖矿集团孟祥军总工程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王佟副总工程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洪涛处长,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刘虹研究员,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大气部陈潇君副研究员,华北科技大学刘建功教授,辽宁大学谢地院长、李进伟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王鹏教授,四川大学高明忠副教授等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上,谢和平院士作了《深地煤炭资源流态化开采理论与技术构想》的报告。

谢和平院士首先阐述了流态化开采的定义、目标和三个阶段。流态化开采就是将深部固态矿产资源原位转化为气态、液态或气固液混态物质,在井下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的采选充、热电气等一体化开采与转化的流态化开采技术体系。流态化开采的目标是实现对深地固态资源采、选、冶、充、电、气的原位、实时和一体化开发,颠覆传统的固态资源开发的开采模式、运输模式和利用模式;开辟新的采矿工业模式,引领矿产资源开采技术革命,实现深地矿产资源清洁高效-生态友好开发,开拓经济增长新空间;实现固态矿产资源开采深度上的突破,为我国资源总量翻一番提供技术支撑。深地原位流态化开采的3.0、4.0、5.0 三个阶段,即:煤炭工业3.0(2015—2025年)流态化开采的新原理与新理论研究,煤炭工业4.0(2025—2035年)流态化开采关键技术研发与深部原位实现,煤炭工业5.0(2035—2050年)流态化开采技术集成与深地原位实施。之后,谢和平院士结合当前煤炭去产能、矿井退出、转型升级,提出了矿井退出的目的是不采煤,因此矿井退出应不封井、只封工作面、综合利用矿井地下空间;并提出了废弃矿井转型升级与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战略构想,包括:建立压缩空气蓄能发电站,井下抽水蓄能发电,井筒式小型智能化地下停车库,地下生态景观体验区(地下生态圈、地下生态瀑布、矿山主题公园、煤炭生产技术博物馆),等等。
最后,谢和平院士阐述了深地煤炭资源原位流态化开采的理论与技术构想,包括“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即流态化开采的岩层运动与控制理论、原位可视化与灾害力学理论、原位液化气化的多场强渗流与扩散理论、原位开采设计理论、原位转化与输运的过程理论,“三大关键技术体系”,即流态化开采的智能化技术体系、无人化技术体系、流态化技术体系。并就“三大关键技术体系”进行了具体阐述,智能化技术体系包括流态化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精准导航技术、转化全过程智能控制技术、智能采矿开拓布局技术,无人化技术体系包括流态化开采深地原位无人自动控制技术、深地原位一体化装备集成技术、原位采、选、充一体化技术,流态化技术体系包括深地原位液化技术、深地原位气化技术、深地原位电化技术。

随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董事长王金华研究员作了《“深部煤炭智能化流态化开采理论与技术”实施方案》的报告;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国法研究员作了《煤炭3.0:战略蓝图、升级换代技术》的报告;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教授作了《煤炭4.0:战略蓝图、变革引领技术,煤炭5.0:战略蓝图、探索颠覆技术》的报告。
与会领导和专家就深部煤炭资源流态化开采与煤炭技术革命进行了讨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王显政会长高度赞赏了流态化开采的战略构想,并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钱鸣高院士进行了满怀深情的发言,指出流态化开采研究报告是革命宣言,将推动煤炭科技重大变革,并对研究工作提出了重要建议;其他院士、专家也进行了热烈发言,充分肯定了研究的战略规划意义和现实推进价值,并对研究内容的完善和当前研发重点提出了建议。
最后,谢和平院士进行了总结发言,要求进一步完善战略构想,注重长远与现实相结合,做好近期技术革命的规划,并提出了关键技术的重点攻关方向,同时明确布置了下一阶段的推进方式。